-
结婚十年了, 再夸一下老婆
距离上一次夸老婆已经有五年了, 时间太久了不夸恐怕有害健康. 三年前老婆刚开始她在猫本的学业时, 我对于她她的功课没多少了解. 有一次我翻她的一本教科书, 看了一会儿我就困了:通篇都是密密麻麻的英文. 首先要看懂英文, 然后才可以去尝试理解文中的专业知识. 老婆的英文阅读并不是很棒, 她一开始相当吃力, 后来逐渐发力,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同时她还要照顾孩子做家务的, 可见老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 这半年我们对笑笑的成长不是很满意, 因为比起搬家前在 OSPS 上学时, 笑笑变得更贪玩, 难以自律, 而且在求知欲方面似乎也倒退了. 我和老婆谈起这事时, 自然我们会有各种猜测, 但后来我们都想到了搬家后笑笑的小学 SCPS. 查看学校教育水平排名 OSPS 要比 SCPS 高很多, 而且我们去学校的时候也能注意到 SCPS 小朋友在守纪律方面要差很多, 老师也从未邀请家长陪孩子晨读等等. 家附近有一所很不错的天主教小学, 看排名比 OSPS 还好. 我看了一下网站, 叹气的说: “不行吧, 人家只收天主教家庭的孩子, 而且只有5岁的才收.” 老婆并没放弃, 说: “我明天去拜访一下校长.” 结果很意外, 笑笑可以转学过来. 看来学校网站需要更新了呵呵. 这次二宝大病被诊断时, 我基本已呆, 神情恍惚了好一阵子, 还是老婆一直安慰我, 说这里的医生水平都很高的, 肯定能治好的. 这我才回过神来……
-
二宝的第二条命: 重生
搬到普通病房后, 留下照看 Esme 的自然又是老婆. 而我则穿梭于家, 公司和医院之间. 上午在公司上班4小时, 然后我坐电车进城, 在唐人街附近换着花样给老婆买午饭, 因为心里压力的原因老婆的胃口很不好, 但吃不好就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 Esme 的康复. 这些天的一个收获就是把 CBD 的地图给趟开了, 主要街道的名字, 电车的路线都了然于心. 关于母乳喂养医院方面非常重视, 了解到老婆由于 Esme 生病后食欲减退和她心情原因已经处于断奶的边缘, 就派来了母乳喂养方面的专家, 一个超和蔼的老太太. 她每天都来询问老婆母乳的“产量”, 并给予众多锦囊妙计. 几个星期之后, Esme 的母乳荒基本结束. 这期间我每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医院后看到 Esme 身上的管子又减少了, 体重又增加了, 情绪也好转了. 终于一天, Esme 又恢复了她甜美的笑容. 负责她治疗的 Corey 医生用听诊器听了听 Esme 的心跳, 然后欣慰的对我们说: “来, 你们也听听, 她的心跳已经正常了, 就和你们自己一样!” 老婆和我接过听诊器, 有些不敢相信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确实, Esme 的心跳声非常规则, 铿锵有力. 另外一个力证就是手术前 Esme…
-
二宝的第二条命: 95% 和 5%
我躺在旅店房间的床上, 时间过得真的很慢. 本来带了一本书, 我读了几页却完全心不在焉. 无奈只好自己”瞎想”. 早在 Esme 打败流感之前, Igor 的同事 Yohan 就来找我们签字了. 他跟我们解释了手术的步骤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 手术感染, 脑损伤, 失血… 他每解释一种风险之后, 都会着重的说: “不过这个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我问他: “非常低是百分之多少呢?” 他说: “大概5%吧.” 当时我想了一下, 做手术有5%的几率失败, 但不做的话 Esme 可能 100% 不能长成一个健康的女孩子. 于是我签了字. 这时我看了一下时间, 13:30. 手术已经进行了5个半小时了, 我突然有预感了, 就盯着我的手机. 然后手机就响了起来! 我接起电话, 那边是 Igor 一贯平静的语调: “手术完成了, 是成功的. 我只修复了 PDA, 心脏二尖瓣没动, 因为看起来不需要修补. 她会被送回 PICU, 你再过1小时就能见到她了.” 他还说了很多详细的事情, 不过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些了. 我说了不知多少遍的感谢. 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来说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如果修补了二尖瓣,…
-
二宝的第二条命: 期待手术
自从 Esme 的流感好了以后, 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她的手术日期. 在老婆的细心照料下, Esme 的状态越来越稳定, 输液的种类也逐渐减少了. 然而手术不像在柜台拿了号排队, 经常有处于危急状态的小病号插队进来, 因为这样的手术如果拖延了, 可能小生命就有危险. 我们一开始时心情很焦虑, 手术被延期了我们就担心: 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医生隐瞒了? 或者这边也要”潜规则”? 我在各种渠道询问了一下, 但答复都是类似的: 医院在安排手术日程时会优先考虑危重病人的. 那我们除了理解也不应该有别的想法了, 尽管我们多等几天, 但某个孩子的命可能就因此保住了. 于是老婆继续精心看护孩子, 我则照顾老婆. 幸好老爸老妈还在我这, 笑笑基本上靠他们照顾了. 看到笑笑得寸进尺的在她爷爷奶奶面前撒娇, 我只能从长计议了, 回头再收拾她吧. 值得一提的是McDonald(对, 就是麦当劳)在儿童医院附近资助了一个旅店, 叫做 Ronald McDonald House, 给因为住院而离家在外的家庭一个”家”. 手术日期邻近时, 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双人间, 这样方便休息, 也能随时赶到病房. 房间的价钱基本上低的可以忽略, 因此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 例如收拾房间等等. 终于在不大吉利(或者非常吉利)的9月18日, Esme 被推进手术室. 我赶到病房时刚好看到主刀医师 Igor 和两个助手正在推着病床走向手术室. Igor 看到我, 就问: “你是她老爹吧, 来亲她一下吧.”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
二宝的第二条命: 战胜流感
在8月28日傍晚, Esme住进了RCH的重症监护病房(PICU). 我当初也不知道, 因为医院的英文我认识也不多, 只她自己一个单间里面各种设备齐备, 让我觉得她很受重视. 一位外科医生正在给 Esme 做 central line, 就是在颈动脉上接一根细管子, 可以用于输液输血等治疗方式. 他看我在注视着他, 就跟我解释说:“别担心, 我不是在伤害她. ” 我想我当时表情一定很凝重, 就对他微笑了一下, 让他继续. 但后来我还是很担心的样子, 于是我干脆出去不看了, 免得添乱. 后来医生通知我该做的都做好了, 我重回病房, 看到可怜的 Esme 弱小的躯体上连接了各种管子和线路, 我立刻崩溃了, 找个角落任凭眼泪落下. 也许这就是中医所诟病的西医(现代医学)”把人当成机器一样来修理”吧, 如果我的汽车坏了, 我是找个老练的机械师还是找个大神来跳一圈儿, 理智的选择只有一个. 随后, 心脏科的领头医生跟我们交代了一下治疗方案: 首先是把 Esme 的 A 型流感彻底治好, 然后恢复好了, 再做手术.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所以遏制内心的焦急, 等待 Esme 打败流感. 由于是 PICU, Esme 有24小时专职护士照顾,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在场. 可我们除了照看她, 也没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了.…
-
二宝的第二条命
一般来说, 养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已经见过各种场面了, 能从容应对各种麻烦了. 我们却是相当的一个例外. 二宝洋洋从降生之后就不是很顺利:吃奶吃的少, 头上容易出汗, 体重长的要慢于平均值. 为此我们非常头疼, 尝试了很多方法例如不同的奶粉与母乳的组合, 但基本都没见到明显效果. 快到6个月的时候, 洋洋的体重只有5公斤多一点. 不过她相当的乖, 吃奶, 睡觉都很规律, 而且她经常对着我们嫣然一笑, 仿佛对一切都很满意. 我们也只好期待着有一天她能奋起直追, 把体重长上来. 八月中旬, 就在冬天即将过去的时候, 感谢她笑笑姐姐把A型流感带了回来. 笑笑高烧到了39度, 不过第二天就降了下来, 第三天就基本痊愈了. 但洋洋就没那么强悍了, 虽然第二天也开始退烧, 但肺部明显感染了, 而且咳嗽的很吃力. 我们带洋洋去看门诊医生, 医生很紧张的说:她的心脏有杂音, 你们立刻就得送她去医院!并给医院急救部写了信. 我们不敢怠慢, 稍微准备了一下(我当时已傻, 多亏老婆准备了住院用到的东西)就开车去最近的 Dandenong 医院. 后来我有些后悔, 因为这医院真是不咋样, 病人很多, 医生很忙但感觉有些乱. 急诊的医生还让老婆去排队, 老婆说这孩子有心肺问题, 这才得到优先接待. 来做静脉导管(Intravenous)的医生貌似没什么儿科经验, 洋洋的静脉很细小, 结果被扎了好几针都没扎到静脉上.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问: 有没有其它办法? 结果其它的办法是在小腿的骨髓上做导管, 真是心疼死我了, 以至于我竟然有些可以理解殴打医生的那些病人家属了… 当然我还是理智的, 毕竟医生也是为了治疗洋洋.…
-
重回城铁
搬家差不多一年了, 一件事让我始终耿耿于怀, 那就是交通. 每天上班往返 72 公里, 路上时间差不多 2 小时. 按一年上班 200 天来算, 那我已经浪费了 400+ 小时在路上, 因为开车的时候除了听广播基本不大可能做其它的事情了. 回忆搬家前坐城铁上班的日子, 每天往返合计 2 小时左右, 但能有 1 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一年下来在城铁上读了差不多 10 本书, 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这几天测试了一下, 首先开车 10 分钟左右到达最近的 Dandenong 车站, 时间够早的话是可以拿到停车位的, 这就解决了最大的困难, 因为从家到城铁站这一段不远不近, 非开车不可了. 然后坐快车的话 50 分钟到达 Southern Cross, 然后花 20 分钟乘电车应该可以到公司了. 也就是说往返差不多 3 小时, 比全程开车要多花 1 个小时, 好处是其中的 100 分钟可以用来读书甚至编程. 优势之二,…
-
黄瓜的黄,西瓜的西
这本书一出版我就买了一本, 因为我真的很赞赏黄戏. 但是比较搞笑的是, 我直到最近才想起来读此书. 几乎没怎么停顿我就读完了黄西的故事. 同是东北人, 黄西比我大几岁, 基本上还算是同一代人. 因此很多黄西童年的经历都让我感到”亲切”. 让我佩服的是他平静的叙述方式, 没有任何抱怨和指责, 这样对于一些荒诞的事情来说的确很有喜剧效果, 尤其是学校让学生带砖头修路那段. 相信如果是出国之前读这本书, 书中很多在美国打拼的故事恐怕不会引起我的共鸣. 我在猫本也度过了3年多的时间了, 语言上的障碍依旧是我需要攻克的首要目标. 我多少有些”底子”, 很早就通过影视或者游戏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但真是到了英语的地盘上之后我基本上感觉自己不懂英语了: 有时候我说东, 别人以为我说西; 有时候我开玩笑别人以为我认真的; 有时候我认真的别人以为我在开玩笑… 看到黄西的成就, 我觉得很受鼓舞(当然我不大感觉我也能成为脱口秀明星了), 继续学英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