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真的是一件复杂的仪器. 当零星的有些鞭炮噪声时, 我可能还睡不着; 但是当窗外的呯呯声连成一片, 成为噪声的海洋时, 我和笑笑居然安然入睡了. 也许这就是类似白噪声什么的原理吧. 除夕, 初一, 初五夜里我们都睡的不错的.
回忆自己小时候, 我和其他小孩子一样, 盼望过年, 盼望着在冰天雪地的年夜里放鞭炮. 但那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放不出这种”海洋”感觉的. 简单的说是因为:
1, 经费有限. 虽然那时的人民币是真正的印有人民的人民币, 10元都是大钞, 但用来买鞭炮的预算有个5元就很不错了. 作为一个算术成绩基本满分的小学生, 我往往在商铺摆出鞭炮价格之后, 便开始计算比较: 是100响x2来的划算还是200响x1呢? 但不管怎么算计, 几百响的总量对比现在动不动就是5000响连放的档次就好像民兵手里9mm小手枪对比陆军的6联装机关枪了.
2, 如果一共手里就几百响, 那绝对是不能图个痛快一口气放完的. 我往往会把一挂鞭拆开, 一声一声的来享用. 如果强调声音效果, 可以放在铁罐头盒里放; 如果强调视觉冲击, 可以埋到雪堆里燃放, 同时可以配合想像抗日战争电影里的某些场景. 总之, 连发扫射是不大可能的, 除非走火了.
3, 居住密度低. 住平房的时候, 一个胡同里也就十几户, 还不一定都在家. 所以想做到”此起彼伏”是很有难度的. 但也不用担心自己那几响被隔壁盖了过去.
还有很多事情是从前不敢想像的. 例如:
- 小时候听说有人放”二踢脚”炸了手, 最近听说有人炸了嘴.
- 小时候看过邻家放鞭炮点了小柴棚子, 在北京我看有人点了TV大楼.
- 小时候鞭炮过后只见满地垃圾, 现在鞭炮过后漫天都是叫做PM什么的垃圾.
变化的还有我, 我已经好多年都没亲自放鞭炮了. 是我”成熟”了么? 😀
One response to “放鞭炮”
出国前一定要休息好,身体倍儿棒。